久違多年的韓國「洗眼睛」旅行。
你猜我最有感觸的是什麼?
扁可頌很讚?
廣藏市場的拌飯一樣好吃?
東大門衣服便宜好看又好買?
NONO~
這次來韓國最多心得,是首爾這城市的用色好好看喔。
光是行人的衣服,不管在城市或郊區,地鐵或是賣場,每種配色都好和諧,常常觀察到到站忘記下車啦。
這城市的配色用心,還不只用在衣服上,飲料店的杯子、百貨公司的裝潢、城市環境、食物–尤其人手一杯的飲料和細緻到捨不得吃的美麗甜點…,彷彿這城市的顏色有一個極為精細、全面化的系統性配色策略般。
到處都讓我驚艷讚嘆。
以至於晚上的色彩課,我花了近一小時的時間在線上和我的色彩老師熱烈討論起不同緯度國家,對色彩的配色使用,也有其經典的代表配色色調,
期間聊到老師過去常訪查研究不同國家的用色差異,也和不同國家的色彩趨勢預測專家一起工作。
我趁機提起自己在同為東方國家的日本、韓國、中國、泰國旅行中觀察到,每個國家各有各自的獨特的配色色調。這其中除了各國風土民情色彩喜好的原因,緯度日照角度不同,是否也會造成些微顏色色光的不同,進而影響配色色調的差異呢。
老師說明,因為日照角度、光線強度、氣候環境、瞳孔顏色…等差異,就算是同一個顏色,每個人識別理解的顏色也不盡相同,在在都會影響到用色決定。
若對色彩敏感度稍高一點的話,你可能會發現在當地看起來色彩十分飽和鮮艷的民俗風家飾布,帶回到台灣總覺得顏色似乎有些沌濁黯淡,沒有當下購買時好看,這是因為日光強弱會影響到顏色的顯色度。
這樣說來,我才恍然大悟為何以前旅行買回來的紀念品,有些時候常讓自己納悶當時是為何而買。原來當下說不出的不好看,不一定是場景氛圍的改變,也非新鮮感過了,可能真的是顏色看起來不同了呢。
你在旅行中有沒有注意過當地的色彩運用?是否有讓你印象深刻的色彩搭配經驗呢?快來跟我分享你的故事和感受吧!

